火锅调料盒注塑模具设计.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火锅调料盒
      • 00塑件图.jpg--点击预览
      • 01模具装配图.jpg--点击预览
      • 主视图.jpg--点击预览
      • 产品.dwg--点击预览
      • 型腔.dwg--点击预览
      • 型腔.jpg--点击预览
      • 模具装配图.dwg--点击预览
      • 模具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769941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9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3-08-31
30
金币
关 键 词:
火锅 调料 注塑 模具设计
资源描述:
41 绪论绪论1.1 前言前言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1。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 1989 年 3 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1.2 课程设计的意义课程设计的意义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调味盒的注塑模具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调味盒的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调味盒的具体结构,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模具设计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标准、期刊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浇注系统、成型零部件、导向部分、推出机构、排气系统、模温调节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3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翻阅指导老师所发放的任务书中详细的任务量,现总结本次设计主要容如下:(1)完成调味盒二维图绘制(2)完成调味盒模具装配图(3)根据绘制的模具型腔零件图(4)编写规定字数说明书92 调味盒工艺分析调味盒工艺分析2.1调味盒的工艺分析调味盒的工艺分析开始展开本次模具课程设计之前,在拟定研究方案之前需要对调味盒的结构进行大致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模具结构方案,对调味盒结构进行分析,调味盒是一个高为 50mm,长 85mm 宽 75mm 的盒盖类物体,盒盖结构较简单,调味盒零件图如图所示图 2.1 调味盒二维图2.2 调味盒的材料分析调味盒的材料分析 在对本次设计产品结构分析之前,首先为调味盒选择合适的材质。调味盒的材质的选择 PP塑料,化学名称:聚丙烯 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简称 PP)比重:0.9-0.91 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1.0-2.5%成型温度:160-220。PP 为结晶型高聚物,常用塑料中 PP 最轻,密度仅为 0.91g/cm3(比水小)。通用塑料中,PP 的耐热性最9好,其热变形温度为 80-100,能在沸水中煮。PP 有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有很高的弯曲疲劳寿命,俗称“百折胶”。PP 的综合性能优于 PE 料。PP 产品质轻、韧性好、耐化学性好。PP 的缺点:尺寸精度低、刚性不足、耐候性差、易产生“铜害”,它具有后收缩现象,脱模后,易老化、变脆、易变形。(1)成型特性1.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2.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3.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温高压时容易取向,模具温度低于 50 度时,塑件不光滑,易产生熔接不良,流痕,90 度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 4.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2)pp 的基本性能指标密度(Kg.dm-3)0.900.91g/cm3收缩率%2熔点130160热变形温度6598弯曲强度 Mpa 80拉伸强度 MPa 50拉伸弹性模量 GPa 1.810弯曲弹性模量 Gpa 1.4压缩强度 Mpa 1839缺口冲击强度 kJ/1120硬度 HR R6286体积电阻系数 cm 1013击穿电压 Kv.mm-115介电常数 60Hz3.7(3)注射成型工艺参数注射机:螺杆式螺杆转速(r/min):3060(选 30)预热和干燥:温度(C)8085 时间(h)23密度(g/cm):1.021.05材料收缩率(%):0.30.8料筒温度():后段 150157 中段 165180 前段 180200喷嘴温度():170180模具温度():5080 注射压力(MPa):70100适应注射机类型:螺杆、柱塞均可92.3 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是指分开模具能取出调味盒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一般的,分型面有平直分型面、倾斜分型面、阶梯分型面、曲面分型面、瓣合分型面和立体分型面等几种形式。(1)应选择在离别最大的轮廓形状塑料部件。(2)以便顺利的塑料模具,模制塑料部件,尽可能保持在可动模具侧。(3)开模时,尽量使调味盒留在动模一边,一般在动模边设脱模机构较为方便。(4)塑料件的外观符合质量要求。(5)便于模具制造。(6)有助于防止溢出。(7)排出气体的有益效果。(8)简化开模过程。分析调味盒结构特点,此类盒盖类零件,通常都选在调味盒截面最大的部位,即调味盒底部。如果选择其他位置,会在调味盒表面留下分型线的痕迹,影响美观,所以选则下表面为分型面是非常合理的,这样既能满足分型面最大横截面积原则,又能不影响外观,分型面位置如图所指位置的平面所示。图 2.3 分型面位置192.5 型腔数目确定及型腔排列型腔数目确定及型腔排列指导老师在对型腔数目做的要求是一模两腔均可,由于调味盒体积比较大,指导老师要求做点浇口,为了有更好的进胶效果。在参考教材中找到常用的布置形式,将型腔定为做一模 2 腔结构,采用一字型型腔布局如图所示193 注射机的选择注射机的选择3.1 注射机的初选注射机的初选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的,因此在设计注射模具时应该对注射机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必要的了解,以便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同时选定合适的注射机型号。从模具设计角度考虑,需要了解注射机的主要技术规范。在设计模具时,最好查阅注射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有关“注射机使用说明书”上标明的技术规范,因为即使同一规格的注射机,生产厂家不同,其技术规格也略有差异。图 3.1 为注塑机的外形图。图 3.1 注射机实图通过测量产品质量:M 塑=526g V 塑=57cm3(PP 密度为 0.91g/cm3)流通凝料的体积还是一个未知数,由于此模具结构型腔数目为一模一腔,而且塑件较小。根据以往设计模具的经验值 0.2-1,由于塑件体积较大,我们可以取塑件体积的 0.2 倍,故需要的注射量为:V=2V 塑+20.2V 塑=136.8cm3 模具成型的塑料制品和流道凝料总体积应小于注射机的额定注射量的 80%.结合上面两项的计算,初步确定注塑机为表 3.2 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定注塑机型号为 HTF120J/TJ。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注射装置INJECTION UNITA AB BC C193.2 注射机的校核注射机的校核3.2.1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最大注射量的校核为确保调味盒质量,注塑模一次成型的调味盒质量(包括流道凝料质量)应在公称注塑量的 35%-75%范围内,最大可达 80%,最调味盒不调味盒于 10%。为了保证调味盒质量,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选择范围通常在 50%-80%。V实=136.8cm3;满足要求。3.2.2 锁模力的校核锁模力的校核 在确定了型腔压力和浇注系统及调味盒在分型面投影面积之后,可以按下式校核注塑机的额定锁模力:FK A分P型 (3.3)1.21530030=551KN螺杆直径Screw Diametermm364045螺杆长径比Screw L/D RatioL/D23.32018.7理论容量Shot Size(Theoretical)cm3173214270注射重量 Injection Weight(PS)g157195246注射压力Injection PressureMpa197160126螺杆转速Screw Speedrpm0195合模装置CLAMPING UNIT合模力Clamp TonnageKN1600移模行程Toggle Strokemm350拉杆内距Space Between Tie Barsmm410 x410最大模厚Max.Mold Heightmm430最小模厚Min.Mold Heightmm150顶出行程Ejector Strokemm120顶出力Ejector TonnageKN33顶出杆根数Ejector NumberPiece5其它OTHERS最大油泵压力Max.Pump PressureMPa16油泵马达Pump Motor Powerkw11电热功率Heater Powerkw9.75外形尺寸Machine Dimension(LxWxH)m4.92x1.33x1.95重量Machine Weightt4.56料斗容积Hopper Capacitykg25油箱容积Oil Tank CapacityL24019式中 F 注塑机额定锁模力:1600KN;K 安全系数,通常取 1.1-1.2,取 K=1.2;满足要求。3.2.3 模具厚度的校核模具厚度的校核模具厚度必须满足下式:Hmin Hm Hmax (3.4)150301360 满足要求。式中 Hm本次设计的模具厚度为 301 毫米;Hmin注塑机所允许的最小模具厚度为 150 毫米;Hmax注塑机所允许的最大模具厚度为 430 毫米;194 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设计 注射模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由注射机喷嘴到模腔之间的进料通道。它的作用是平滑引进熔体进入型腔,在填充的压力传送到各个部位的空腔,以获得尺寸稳定性,外观清晰,流畅和茂密的塑件表面。因此,浇注系统的设计有直接关系的效率和注塑成型的塑料部件的质量。三板细水口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主要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四个部分4.1 主流道设计主流道设计主流道又叫进料口,它是连接注射机料筒喷嘴和注射模具的通道,也是熔融的塑料进入模具型腔时最先经过的地方。主流道的大小和塑料进入型腔的速度及充模时间长短有着密切关系。主流道的尺寸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主流道直接与注射机喷嘴部位连接,常常为圆锥形,锥角一般为62,以便于浇注系统的凝料顺利的拔出,塑件原材料是 ABS,锥角角度为 4。(2)主流道与注射机的喷嘴接触处应做成半球形的凹坑,凹坑球半径比喷嘴球头半径大 1-2mm;主流道小端直径应比喷嘴孔直径约大 0.5-1mm。设计中选用的注射机为 HTF120J/TJ,其喷嘴直径为 3mm,喷嘴球面半径为12mm,所以对应主流道各具体尺寸如下:(a)主流道小端直径 d=注射机喷嘴尺寸+(0.51)mm=3+(0.51)mm,d 取 4mm。(b)主流道球面半径 R=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12)mm=12+(12)mm,R 取 13mm。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要求较严,因为主流道尺寸大小会在浇口套中加工,所以浇口套结构的设计尤为重要。通常小型模具采用整体式浇口套,大型极其精密的模具采用分体式。本次设计采用分体式浇口套,在工作的时候,高温熔融塑料会对浇口套进行冲击,造成磨损,这样的话方便以后维修和更换。将浇口套单独加工成一个零件,然后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定模板上。4.2 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的设计对分流道的要求包括:塑料熔体在流动中热量和压力损失最小,同时使流道中的塑料最少,即从流动性、传热性等因素考虑,分流道的比表面积(分流道表19面积与体积之比)应尽可能小,塑料熔体能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从各个浇口同时进入并充满型腔。常用的分流道截面形状有圆形、正方形、梯形、U 形、半圆形和正六角等。浇道的截面积越大,压力的损失越小;浇道的表面积越小,热量的损失越小。用浇道的截面积和表面积的比值来表示浇道的效率,效率越高,浇道的设计越合理。0.25D0.25D0.195D0.153D结合教材课本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 第 2 版 169 页写到三板式点浇口采用梯形截面。这样的截面只需在一侧加工,很容易加工。本模具设计分流道也选择梯形截面,所以本模具梯形截面上底宽度 D6mm。4.3 冷料穴的设计冷料穴的设计三板模具的冷料穴不同于两板模具,常设置于分流道的末端,储存制品中出现固化的冷料。拉料杆的常用结构有以下两种:(1)带 Z 形头拉料杆的冷料穴。(2)带球形头拉料杆的冷料穴。因为是三板模具,本设计采用三板模具常用的球形拉料杆,布置在定模板和面板上,拉料杆如下图所示:19图 4.3 球形拉料杆4.4 浇口的设计浇口的设计浇口就是浇注系统的最后一端,是与凹模相连的部分,它需要将运输至此的流体完整无缺地送入塑料模内部,让这些流体进行凝固成型,变成我们想要的成品,它的设置地方一般来说会选择利于流体平缓进入凹模的位置。一定要认真考虑浇口位置的选择,通常要考虑以下几项原则:a.尽量缩短流动距离;b.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最大处;c.必须尽量减少熔接痕;d.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排出;e.考虑分子定向影响;f.避免产生喷射和蠕动;g.浇口处避免弯曲和受冲击载荷;h.注意对外观质量的影响。本次设计的模具为三板式模具,采用点浇口,为了达到良好的充模效果,本次设计的浇口位置放在塑件中间位置处。19点浇口位置195 成型零部件设计及计算成型零部件设计及计算在塑料熔融体通过射速机注塑到型腔内时,对型腔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冲击,21所以成型零部件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结构、尺寸、精度,还应当具有较大的强度、刚度,以减少成型零部件的损坏甚至报废,延长模具寿命。5.1 型芯型腔结构设计型芯型腔结构设计本次设计的成型盒盖仅有型芯和型腔两部分,型芯、型腔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整体式、嵌入式、镶拼组合式和瓣合式四种类型。本设计中型芯、型腔均采用整体式,因为组合式型腔会在生产塑料制品的时候留下缝痕迹,影响塑料制品的外观质量,所以对于外观件产品不常采用,所以放弃组合式结构而采用整体式型腔是较为合理的选择.特点结构简单,牢固可靠,不容易变形,成型出来的制品表面不会有镶拼接缝的溢料痕迹,还有助于减少注射模中成型零部件的数量。5.2 成型零件尺寸计算成型零件尺寸计算常用成型零件尺寸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平均收缩率法和公差带法,两种计算方法的区别在于平均收缩率法计算公式是建立在塑件的成型收缩率和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制造偏差及其磨损量分别等于它们各自平均值基础上,当塑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或塑件尺寸比较大时,这种误差有可能会显著增加,这时一些模具设计单位就采用公差带法来进行尺寸计算,平均收缩率法计算简单无需验算而公差带法计算复杂需要经过多次初算验算,且考虑因素较多9。采用 Z,C取固定值的平均收缩率法:Lm-型腔的径向工作尺寸 Lm=Ls+LsScp-(3/4)Ls-塑件的径向图样尺寸Scp-收缩率的平均值,查表得 PP 收缩率范围是 0.030.08-塑件尺寸公差Z -型腔制造公差C-型腔最大许用磨损量,C 取为塑件尺寸公差的三分之一Z,C取固定值的平均收缩率法19型腔径向尺寸ZcpssMSLLD0)43%(型芯径向尺寸0)43%(zcpssMSlld型腔深度尺寸ZcpssMSHHH0)32%(型芯高度尺寸0)32%(zcpssMShhh5.3.1 型腔尺寸计算型腔尺寸计算表 5.1 型腔尺寸计算表类型塑件尺寸/mm公式型腔尺寸/mm8564.0068.847564.0075.74高度尺寸50ZcpssMSHHH0)32%(32.0083.495.3.2 型芯尺寸计算型芯尺寸计算表 5.2 型芯尺寸计算类型塑件尺寸/mm公式型芯尺寸/mm81064.035.8171064.028.71径向尺寸0)43%(zcpssMSlll19高度尺寸480)32%(zcpssMShhh032.031.4819 6 脱模机构的设计脱模机构的设计调味盒从模具上取下以前还有一个从模具的成型零部件上脱出的过程,使调味盒从成型零部件上脱出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主要由推出零件,推出零件固定板和推板,推出机构的导向和复位部件等组成14。6.1 脱模力计算脱模力计算对于此类盒盖类产品,经常用下式计算其脱模力(Q):cossinQLhp f 式中 L-型芯被包紧部分的断面周长(cm);h-被包紧部分的深度(cm);p-由饭盒盖收缩率产生的单位面积上的正压力,一般取7.811.8MPa:;f-磨擦系数,一般取0.10.2:;-脱模斜度;Q=9120N6.2 脱模机构的选择脱模机构的选择在选择脱模机构之前,首先对塑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这件内部结构简可以采用推杆脱模,推杆的形式采用等圆截面推杆,其尾部采用轴肩形式,推杆材料为 T8A,头部要淬火,硬度应达到 40HRC 以上,滑动配合部分表面粗糙度达到Ra0.631.25,顶杆的位置高在阻力大的地方。316.3 推杆的直径计算推杆的直径计算D1=K(nEFL21)1/4=1000002.1991201866815.11/4=4.7mm 取D1=5mm;式中1L-推杆长度(134mm);n-推杆数量,取9;E-推杆材料的弹性模量(52.1 10 MPa);k是安全系数,取k=1.5。6.4 推出机构的布局推出机构的布局在设计好推杆之后,就开始布置推杆。好的推杆布置能够顺利的顶出抽屉,脱模机构应设置在有效位置即布局的原则为:(1)应设置在滑块投影面内;(2)有深槽深孔部位附近;(3)加强筋部位;(4)局部壁厚部位;(5)有金属嵌件部位附近;(6)结构复杂部位。本次设计采用 9 根推杆均匀分布如图所示:推杆分布317 冷却系统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 模具温度是指模具型腔和型芯的表面温度。模具温度是否适合、均一程度,对塑料熔体的充模流动、固话定型、生产效率及塑件的形状、外观和尺寸精度都有重要的影响。模具中设置温度调节系统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控制模具的温度,使注射成型塑件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较高的生产效率。7.1 冷却系统的设计准则冷却系统的设计准则 塑件和模具间的热循环交互作用等。因此在设计冷却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低的模具温度可降低塑件的收缩率。(2)模具温度均匀、冷却时间短、注射速度快,可降低塑件的翘曲变形。(3)对结晶性聚合物,提高模具温度可使塑件尺寸稳定,避免后结晶现象,但是将导致成型周期延长和塑件发脆的缺陷。(4)随着结晶型聚合物的结晶度的提高,塑件的耐应力开裂性降低,因此降低模具温度是有利的,但对于高粘度的无定型聚合物,由于其耐应力开裂性与塑料的内应力直接相关,因此提高模具温度和充模,减少补料时间是有利的。7.2 冷却系统相关计算冷却系统相关计算7.2.1 冷却时间的确定冷却时间的确定 在对冷却系统做计算之前,需要对某些数据取值,以便对以后的计算作出估算;取闭模时间3S,开模时间 3S,顶出时间 2S,冷却时间 30S,保压时间 20S,总周期为 60S。其中冷却时间依塑料种类、塑件壁厚而异,一般用下式计算:t冷=2In2TE-TM=62/(3.1420.07)8/3.142(200-50)/(80-50)=73(S)式中:S塑件平均壁厚,S 取 6mm;塑料热扩散系数(mm2/s),=0.07;TS成型温度 160-220,TS取 200;TE平均脱模温度,TE取 80;TM模具温度 4080,TM取 50。由计算结果得冷却时间需要 73 S,这么长的冷却时间显然是不现实的。本模具型芯中的冷却管道扩大为腔体,使冷却水在型芯的中空腔中流动,冷却效果大为增强。参照经验推荐值,冷却时间取 30S 即可。317.2.2 确定冷却管道直径确定冷却管道直径 d根据冷却水处于湍流状态下的流速与通道直径的关系,取 d=6mm。7.2.3 求管道孔壁与冷却介质间传热系数求管道孔壁与冷却介质间传热系数 k32.08.032.08.0103.701.0)3.010(22.7187.4)(187.4=dvfk式中:f与冷却介质温度相关的物理系数。(7)求冷却管道总传热面积 A(2m)223032.030-45103.735010mmkWQsA=)(式中:模具温度与冷却水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差()。根据以上计算,设计冷却水道如图所示,冷却水道直径为 6mm。冷却水道结构如图所示冷却水道318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8.1 导向机构的作用及设计原则导向机构的作用及设计原则合模导向机构是保证动、定模或在上、下模合模时,正确的定位和导向的零件。合模导向机构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形式,一般情况下常采用导柱导向定位。合模导向机构主要有三大作用:(1)定位作用;(2)导向作用;(3)承受一定侧向压力作用。导柱导向机构应用普遍,主要零件为导柱和导套,结构较简单;锥面定位机构对合精度很高,能承受很大的侧向压力。本设计中成型的侧向压力不高,导柱导向机构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采用导柱导向机构。8.2 导柱和导套的选择导柱和导套的选择8.2.1 导柱导柱导柱既可以设置在动模一侧,也可以设置在定模一侧,主要是根据模具结构来确定。在本次设计中导柱设置在动模一侧。a.导柱的结构形式导柱的结构形式本设计采用带头导柱结构形式,带头导柱除台肩外,长度部分基本尺寸一致,只是各部分公差不同。导柱设计符合 GB 4169.484 要求。三板模具的导柱不同于两板模具,一般三板模具的导柱比较长,b.导柱的技术要求导柱的技术要求导柱导向部分的长度 L 应比凸模端面高度高 812mm;导柱的前端应做成锥台形或半球形,这样有利于导柱顺利进入导向孔。导柱的材料应该具有这样的特性:表面硬而耐磨,内芯坚韧不易折断。一般导柱的材料有 20钢(表面经渗碳淬火处理),T8、T10 钢(经淬火处理),硬度达到 5055HRC。导柱固定端的表面粗糙度为mRa8.0,导向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为mRa4.08.0。导柱的数量一般为 4 根,其布置形式应合理分布在分型面的四周,导柱中心至模具边缘应有足够距离,保证模具强度。在设计过程中,保证导柱中心到模具边缘距离为导柱直径的 11.5 倍。配合精度要求:导柱固定端与模板之间采用 H7/m6 或 H7/k6 过渡配合,导向部分采用 H7/f7 或H8f7 的间隙配合。8.2.2 导套导套导套的结构形式有直导套(I 型导套),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用于简单模具或导套后面没有垫板的场合;带头导套(II 型导套),结构较复杂,用于精度较高的场合,此种导套的固定31孔便于与导柱的固定孔同时加工。导套设计符合 GB 1469.384。三板模具的导套选择也不同于两板模具,导套通常选用带肩导套和无肩导套一块使用。31 31结论结论经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学到了许多书本外的知识。课程设计题目选定后,面对着对注塑模具相关知识的空白,我只有尽可能的看相关的书籍,查相关的资料。而对于塑料产品产品,所以在开题后难以入手。在一次次地翻阅书籍、查资料、进行设计和初步构思这期间,对系统的界面和思路更是做了无数次的修改。课程设计不同于以往的课程设计,涉及知识面广,技术前沿,相关资料少,工作量庞大,同时要求也更高。驱动装置及控制的结合,对我来说就是真正地实现了自行设计,课题对我的专业来讲是一次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一次提高,经过这次设计之后,对以前所学的机械基础、电学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加深和升华,同时也更进一步提高了我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课程设计是一次恒心与毅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严谨、踏实、认真、仔细等素质的考查。尽管我付出了巨大心血,但由于本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有限,在设计中难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当之处,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3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陈锡栋,周调味盒玉.实用模具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2 王树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实用实用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6.3 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塑料模具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 刘鸿文.材料力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9.5 陈万林.实用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10.6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编委会M.北京:中国模具设计大典,2003.5.7 党根茅,骆志斌,李集仁.模具设计与制造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10.8 金国珍.工程塑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9 付宏生,刘京华.注塑制品与注塑模具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10 田椿年.模具设计图册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7.11 贾润礼,程志远.实用注塑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4.12 陈锦昌,刘就女,刘林.计算机工程制图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3 廖念钊,莫雨松,李硕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14 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5 夏巨谌,李志刚.中国模具设计大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6 张荣清.模具制造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 Mechanical Drive.Reference IssueM.Machine Design.52(14),199818 Storojev,V.M.Teoria obrabotki metallov davieniemM.Moskva,1977.19 RairpR K.Element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KatsonJ Publ.House,198520 Kuehnle M R.Toroidal Drive Combines Concepts.Product EngineeringM.197934 致致 谢谢经历了相当多的困难与挫折,我终于走到了今天。之所以我没有向困难低头,没有在挫折面前倒下,这些都得归功与各位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与鼓励。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在课程设计即将结束之际,本该是一件值得很庆幸的好事,但却苦于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在课程设计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及学院领导,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句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我想没有他们的帮助,课程设计就不会做得这么顺利,我在这儿只有向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老师和领导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所研究的题目内容、相关原理及实际中的运用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资料的查询方法,培养了我独立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拓展了知识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点石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火锅调料盒注塑模具设计.zip
链接地址:https://www.dswenku.com/p-7699418.html
关于点石文库 - 投资与合作 - 会员权益 - 联系我们 - 声明 - 人才招聘

点石文库上传QQ群: 862612017    侵权投诉客服QQ:3339525602  下载帮助客服QQ: 3339525602 

点石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3339525602#qq.com (请把#改为@)

 工信部备案号:湘ICP备1901500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