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梅岭三章》完整版课件.pptx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梅岭三章,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学习目标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作品收入陈毅诗词选集,代表作品十年后经项英等人集体修改,成为新四军军歌。,作者简介,1934 年10 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 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离开。这三首诗就写于这一时期。,写作背景,丛莽 旌旗 烽烟 创造 创口,mng,jng,fng,chung,chung,血雨xng 风 取义成rn ,腥,仁,丛生的草木。 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 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丛莽 旌旗 烽烟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听读课文,助读问题,1.“泉台”“阎罗”都是民间传说中的说法,事实上并不存在,诗人使用这类说法有什么好处 2.这三首诗抒发感情的角度不同,各有侧重。试指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这三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革命情怀,导图范例,1.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写作背景及梅岭遇险的经过。从“旋围解”可以看出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写的。这段小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以诗明志的行为及其大义凛然的革命情怀。,2.“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总领全篇,奠定了诗的基调慷慨悲壮。“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面对目前的险恶处境,英勇无畏的精神。,3.“旌旗”借代什么运用“泉台”“阎罗”这样旧时的词语有何作用,“旌旗”借代军士。运用“泉台”“阎罗”这样旧时的词语,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4.第二章中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头悬国门”运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头悬东门”的典故,表示死不瞑目,于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5.品析“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论语孟子“有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中的内容,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人间遍种自由花”,以“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点拨这三首诗第一首起于现在的时间,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抒发死不瞑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既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1. 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具有怎样的表现力量,点拨探究(1)多种修辞手法并用。设问。如“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借代。如诗中用“旌旗”借指军士,用“烽烟”借指战争。借喻。用“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用“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引用。“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有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中的内容,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探究(2)借助想象和幻想。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突发奇想,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并不排斥天国地狱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等怪异形象。这样写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效果更好。,2. 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这三首诗,诗人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本文主旨,1. 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设问。如“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借代。如诗中用“旌旗”借指军士,用“烽烟”借指战争。借喻。用“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用“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引用。“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有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中的内容,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2. 用词准确、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中的“招”字,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再如“旌旗十万斩阎罗”,用“斩”,力度大,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3. 突发想象,进行古典的创造性转化。 诗中写到的泉台、阎罗、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的说法。而诗人用阎罗和泉台来比喻祸国殃民的反动派和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指革命军队的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