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个人事迹合集5篇.docx
《扶贫个人事迹合集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个人事迹合集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点石文库上搜索。
1、扶贫个人事迹合集5篇【篇一】低头拉车,抬头看路,这是老黄牛的埋头苦干形象。在八百里*扶贫战场上,有这样一位老战士冲锋在前线,拼老黄牛一般的牛劲,背驮沉甸甸的精准扶贫包袱,躬耕在有温度的民生土地上,他就是*县*镇*村驻村扶贫干部*。“我来,就是为老百姓干点事儿的,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坚决不搞“盆景”和花招。”一句朴素的话语,蕴含了*深深的扶贫情结,也映射他的精神品格。把老百姓的事儿放在心上,拿在手上,今年55岁的*用无私的公仆心和民心相印,谱写了一曲感动、感人的扶贫之歌。“请让我上,我可以为老百姓做点事!”“岗位在村,吃住在村,学习在村,到扶贫前线去,到贫困百姓需要的地方去!”2018年3
2、月,*322个“尖刀班”、2387名成员进驻扶贫村,从江南到江北,村村寨寨处处是扶贫干部俯下身子,甩开膀子问计献策扶贫的生动画面。*村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贫困为这个美丽小山村抹了黑。按照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县质监局长陈永久担任该村“尖刀班”班长,县大桥局作为结对帮扶成员单位派出1名干部,充实和壮大驻村“尖刀班”力量。在*村“尖刀班”花名册上,并没有“*”两个黑色字眼,他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请让我上,我可以为老百姓做点事!”在“尖刀班”驻村前夕,*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尖刀班”队列。带着一份为民的初心,*匆匆办理单位工作移交和安排好近期任务,驱车赶往百里外的*村。入户走访了解
3、村情,搜集民情编制扶贫计划,*很快进入驻村“尖刀班”成员角色,与“尖刀班”驻守在同一个战壕,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尖刀班”编外战士。“老崔怀着一颗热心、真心,虽快要退休,仍一心想着贫苦百姓,主动加入尖刀班,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这种扶贫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对于*主动加盟扶贫战队,“尖刀班”班长陈永久这样点评。“老百姓有了笑脸,我才会开心!”周一到周日,*县城与*镇*村串成了“两点一线”,车程100余公里的巴鹤路、318国道沿线印下了*一深一浅的扶贫印记。“老百姓需要我,我为他们做了实事、好事,他们笑了,我才会开心。”作为一名“半脱产式”干部,*成了游离在单位和扶贫村间的“棋子”。补短板,是精准扶
4、贫的战略制高点,关乎脱贫攻坚战的成败。铺筑和打通*村10、11、12组水泥路、断头路,畅通村级产业输血造血的“主动脉”,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在这扶贫节骨眼上,*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分量。“这条路是救命的路,要修通、修好,但要攻克架几座桥、修几个涵洞的难题,我是桥梁科班生,技术方面我来联系专家,资金这块我们共同想办法。”在交通补短板研讨会上,*掷地有声地抛出想法,给“尖刀班”成员们吃了颗“定心丸”。请来了桥梁设计专家现场踏勘,一张设计图纸出炉了;施工队进场了,一派热火朝天的修路景象在小山村上演。蹲点担任工程“监工”,坐镇前沿当起“指挥长”,短短几个月时间,桥梁骨架横跨山谷,大小口径的涵洞纵横
5、河沟,一条畅通、平坦的康庄路初见雏形,泥巴路、断头路即将成为历史。路通了,日子红火了起来,可没有水,日子谈何滋润。水和路一样,是*村民心中的两大心忧。白天,*和队员们走村入户、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夜晚,召开屋场院子会、碰头会讨论引水方案。为“一管清水进农家”这个梦,*用蛮干加巧干,绞尽脑汁破解*村安全饮水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水源找到了,引水供水管网线路图了然于目,历经一场干群一心引源头活水的会战,400立方米的4口水池散布村组供水中心点上,管网如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家家户户,吃水不忘挖井人,*圆了*村几代人的引水梦。“用爱心贴民心,收获一片真情!”“雨季要来了,谭支文、谭国平等4户的房子要尽快整
6、修了;老王与老向之间扯皮的事,要在下周化解好;今年计划发展经济林木10亩,樱桃树、李子树苗子要抓紧时间采购”在*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工作日志。走破了一双鞋子,写完了几个笔记本,瘦了一大截,黑了一大圈,*一下子从城里人蜕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在扶贫村搞事,就是在给自己的家乡搞事,就是在给自己家谋福祉。”每当家人看见憔悴的他,心生怜悯时,他诙谐地一言带过。当爱心贴近了民心,干群真情就会在泥土中沉淀,升华成“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仰。在*的组织和带领下,县大桥局为*村级阵地建设筹资5万元,为五保户徐昌金、李继达房屋改造筹资2万元,为村级产业发展筹资3.6万元,单位党员干部
7、为谭支文、谭国平等4户房屋改造捐款3000余元一份份善举和义举,书写了一张张群众满意和认可的扶贫答卷。拖着时常会痛风发作的双脚,每日行走十里山路,从未缺课、掉队,*是驻村“尖刀班”的一名钢铁老兵。“老崔不怕苦、不怕累,一大把年纪了,还在为我们老百姓操心、奔波,真是一名好干部,遇上他真是咱们村的福气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如今,*和驻村“尖刀班”成了*村老百姓的“亲人”,他们用鲜活生动的扶贫实践,印证了“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的脱贫金句。【篇二】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精准扶贫是一场攻坚战,理当尽锐出击!“到基层去,到老百姓需要的地方去,冲锋在扶贫一线。”2017年8月23日,时任
8、*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团委书记的*接到一个电话通知:前往*镇*村社区开展驻社区帮扶工作,正式上任*村社区第一书记、“尖刀班”班长。从教书转岗扶贫 脚沾泥土沉淀真情习惯于站在三尺讲台,手持教鞭、粉笔、书本,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可走出教室到扶贫战场,*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教书要读透课本理论,扶贫要摸清村情,了解老百姓的民意需求,要读懂、读深农村基层治理这本“书”,善于思考和学习的*很快了悟。向书本学,*一边看、一边做笔记,逐字逐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州县编发的扶贫干部应知应会一百问读本,短短几个月,他写完了两本厚厚的笔记本。三人行,必有我师,老百姓就是最好的老师
9、。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用一个月时间,行走在村村寨寨,足迹深深印在串联15个村民小组、124户贫困户的小路上,和贫困户面对面谈心,广泛征求村组骨干、党内外群众、离退休回乡休养干部的意见,通过集思广益和调查研究,拟定了*村社区三年建扶工作方案,瞄定将*村社区打造成*“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在实践中学,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照“进得来、稳得住、做得好”驻村扶贫总思路,*带领“尖刀班”聚焦聚力社区各项事务,频繁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政策,精准识别贫困户,严格做到“卡内无硬伤,卡外无贫困”。同时,督导帮扶干部进组入户,精准制定和落实脱贫方案,不落一户、不掉一人。从教书转岗扶贫,*
10、用智慧和勤劳这根“金刚钻”,成功揽起了精准扶贫这个“瓷器活”。圆满完成农保、社保、综治维稳、社会扶贫网注册,出色完成补短板、核对信息、低保调整等工作一张张成绩单,印证了*真扶贫、扶真贫的心路历程。扶贫+扶志 引发物质到精神的脱贫蝶变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老师的天职;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脱贫内生动力,这是扶贫干部的本职。*村社区地处集镇的中心地段,群众经济基础较好,但由于移民搬迁等原因,外来人口日渐增多,老百姓素质参差不齐,“以丑为美”“以贫为荣”、“以恶为勇”等个别现象仍存在。民风淳朴、民俗健康、民众文明,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堡垒,对控制战局成败至关重要。*与社区两委反复研究,率先在
11、全州成立了首个村(社区)级“道德协会”。借助“道德协会”这一组织载体,*与“道德协会”会长向宏茂联袂,依托“*村社区微信工作群”平台,开展“微课堂”教学10多次,把好思想、好风尚、好礼仪植入老百姓心田。道德讲坛开讲、新时代讲习所开课、法制讲座进社区、“创新驱动发展、科协破除愚昧”科普活动普及科技知识、首届“五好家庭”授牌扶贫+扶志,一场从物质脱贫到精神脱贫的质变、“智”变悄然发生。如今,环境卫生好了,打架闹事的少了,争贫出丑的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勤劳致富的多了,自立自强的多了,*充分利用“主题党日活动”、课堂和书本学习、社区两委解读政策等形式,为老百姓补精神之“钙”,送创业致富“金点子”,引
12、发了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励志脱贫蝶变。真情演绎感动 用高尚师德谱写扶贫华章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帮扶,精准脱贫,重在从小事做起。2017年9月21日,*村社区委员会来了一位特殊的上访户,一进门就是一阵抱怨:为何取消精准扶贫户?*耐心为这位上访户解开心结,讲清“家中有小车”的硬伤,不符合贫困户精准识别标准。历经一番贴心的解释,上访户心服口服,满意而归。2017年11月中旬,*在社区两委走访调查中,对社区旅游资源进行摸底,建立了优质景点一本账。对一组白家湾的自然风景、山水资源进行了规划和设计,为打造*的“亲水走廊”积极建言献策。目前,该区域已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有望进入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阶段
13、。摊大蛋糕和拼盘,也要解决和处理好根基问题,*把村级产业发展和老百姓解难克难问题紧密结合,增强发展信心,赢得老百姓民心。在一次走访中,*与社区支部书记张小平发现该社区6组的五保户张应全仍住在危房中,两人迅速将他搬迁到安全地带,组织机械拆除了危房,并协助安置到新房。2017年12月,*先后给徐大春等十多家贫困户送去棉衣、棉鞋,帮他们温暖过冬;2018年3月25日,和帮扶干部陈安全一起,在*村社区8组徐圣爱家召开家庭会商讨危房改造事宜,并于4月12日动工;2018年4月,先后和“尖刀班”成员7次深入*村社区7组特困户谭支祥家,探讨危房改造方案一次次行动,一幕幕感动,*为的只是看到老百姓的那张笑脸。
14、“扶贫攻坚是一项国家工程,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把千家万户的小事都做好了,脱贫攻坚的目标就一定定能实现。”从校园课堂到百姓大讲堂,从人民教师到精准脱贫“导师”,*用高尚的师德师风,谱写了真情扶贫的别样华章。【篇三】在*县*镇*村的农家院舍、田间地头,时常活跃着一个身影,他就是该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尖刀班”班长*。2017年8月,*受命担任*村第一书记。自上任以来,他带领村支”两委“和“尖刀班”成员,真抓实干,强基础、壮产业,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村位于*镇东面,平均海拔1300米,距集镇约30公里,与宜昌市榔坪镇接壤,是*州的“东大门”。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456户1616人。该村产业
15、基础薄弱,农民人均收入低下,仅贫困户就有210户657人,占全村人口的40.7%,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自*上任那天起,他便开始走村串户,仅用28天时间,走访了全村党员和210户贫困户,全面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一线走访收集了一线资料,也为一线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在村支“两委”班子会议上,*对全村贫困人口、土地、收入来源、劳动力状况,致贫原因等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他还制定了全村发展规划和措施,加强组织建设,以蔬菜基地为抓手发展产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实施精准脱贫,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基层党组织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党支部强大,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致
16、富。”*由衷地说。驻村11个月来,*带领党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坚持开展“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带头上党课,在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发挥党员辐射和带头作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年轻党员,优化党员结构,培养后备干部;健全村支“两委”责任分工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干部值班制度等多项制度,真正做到“制度管人,机制励人”;指导村民委员会制定*村村规民约,推进村级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着力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多方筹资整修村委会,改善了学习、办公条件。身为村第一书记,扶贫“尖刀班班长,*和同事们每时每刻都在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走访时得知,该村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扶贫 个人 事迹
